休戚相关的成语故事

拼音xiū qī xiāng guān
基本解释忧喜、祸福彼此相关连。形容关系密切;利害相关。休:喜悦;吉利;戚:忧愁;悲哀。
出处宋 陈亮《送陈给事去国启》:“眷此设心,无非体国;然用舍之际,休戚相关。”
休戚相关的典故
春秋时期,晋国的晋淖公周子,又叫姬周,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族人晋厉公的排挤,不能留在国内,而客居到周地洛阳,在周朝世卿襄公手下做事,周王的大夫单襄公很器重他,把他请到自己家里,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招待他。周子虽然年纪轻轻,却表现得十分老成持重。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,毫无轻浮的举动;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,目不斜视,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,很有礼貌;自己说话时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;待人接物时总是十分友善、和睦;他自己虽然身在周地,可是听说自己的祖国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;听说到晋国有什么喜庆的事情时就非常高兴。所有这些表现,单襄公都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,认为他将来一定大有前途,很有希望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。因此,单襄公对周子更加关心、爱护。不久,晋国国内果然发生了内乱,原来一直害怕失去权力而排挤王室公子的晋厉公被杀死了。于是,晋国大夫就派人到洛阳来,把周子接了回去,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休戚相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》:“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”南朝 宋 裴松之注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 |
斗鸡走狗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袁盎病免居家,与闾里浮沉,相随行,斗鸡走狗。” |
逍遥法外 | 南朝 梁 萧统《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》:“敬想足下,藏形月府,遁迹冰床,披庄子之七篇,逍遥物外;玩老聃之两卷,恍惚怀中。” |
致远恐泥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;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” |
不折不扣 | 茅盾《子夜 一》: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!” |
价值连城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时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王闻之,使人遗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 |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 | 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 |
顾后瞻前 | 《封神演义》第五三回:“你往我来,遭着兵刃命随倾;顾后瞻前,错了心神身不保。” |
河鱼腹疾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鱼腹疾,奈何?” |
明知故问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:“见他这番光景,明知故问道:‘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?” |